中国科商网
小小门卫室变身“共享生活传达室”,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每日播报
发布日期: 2023-05-16 19:49:20 来源: 上海杨浦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杨浦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坚持擦亮“杨浦睦邻”治理品牌。由杨浦区地区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遴选活动通过选树培育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将杨浦基层治理创新实效予以彰显展示。

我们将陆续讲述杨浦这一年来基层涌现的睦邻实践,希望更多市民看到故事、得到收获,积极参与到杨浦睦邻家园建设中来。

“共享生活传达室”建设项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平路街道地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常住人口约10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老工人新村聚居地。近年来,街道依据不同社区特点,积极探索环同济周边居民区的“睦邻家园”建设。其中,以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为核心力量,激发居民共同参与,优化公共空间,资源共享,提升邻里温度就是典型探索之一。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分为1个自然小区,辖区72个单元,现有居民户1530户,常住人口约3400人。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为提升社区品质,开展小规模、渐进式的邻里更新,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培育居民的创造力,增强社区环境多元性。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积极探索睦邻文化,引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新模式,积极拓宽民意征集渠道,广泛凝聚共建单位、社区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打造社区文化长廊,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在四平路街道大力支持下,以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为核心,启动睦邻家园建设。通过与同济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合作,提升改造公共空间形象,增强居民的话语权,社区呈现出居民主动参与各项治理工作的互动局面。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整个社区焕发出自治新动能。

党建引领自治力量,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自治推进”的模式,借力街道职能部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以“四平空间创生行动”为平台,思考以门卫室及周边空间为抓手,增强老社区中的社交互联。

居民区里的门卫室不仅是小区的门面,更是城市的窗口,也是物业管理中较为薄弱的地方。作为居民们日常进出社区都会经过的必经地,这一狭小空间承担着社区的安全保卫、信息传达、通行管理等工作,同时门卫室周边的空间也是重要的社区公共服务节点。

于是,四平街道引入新“传达室”概念,将其变成一个传递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交流站。位于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的门卫室成为首个改造成“可持续生活传达室”的空间。

随着空间改造、新服务模式植入,以“传达室”为平台,居民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社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更好体现自治理念。社区已经形成“门卫+社区志愿者”的自治模式,鼓励居民与门卫成为新传达室的“管理者”,推动这些“金点子”落地生根。在“可持续生活传达室”新机制促进下,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凝聚力以及门卫的自我价值都进一步提升,社区资源与人际情感也将变得更具黏性。“可持续生活传达室”在原有的门卫空间基础上进行了“小手术”,却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居民广泛好评。

门卫室功能升级,提升社区“共享空间”属性

门卫室的物理空间很小,只有8平方米,设计团队对此进行了优化。这方小小的空间里,已经陆续置入急救区域,如应急救援AED、医药箱、轮椅等;工具图书馆区域,家里常用的工具、书籍等都可以放在传达室,供居民借用;信息传达区域,将社区动态、政策解读等信息进行传达;不断提升社区“共享空间”的属性,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得到便捷服务,感受到美好生活。

与以前的局促杂乱相比,现在的门卫室更为“高大上”。宽敞明亮的门卫室里,硬件设备、资料及物品都有序地放置在橱柜里,不仅桌椅等硬件设施换了新的,而且窗户上、墙上都进行了版面装饰,不仅可以宣传文明礼仪,也做到了制度上墙,整体环境整洁有序。现在的门卫室整洁干净,让人进入小区就很舒心。不仅如此,为方便居民应急,该门卫室还设置了“八个一”便民服务区,即一个药箱、一个打气筒、一个工具箱、一把雨伞、一个针线包、一个充电宝、一个意见箱、一个信息栏。

针对目前社区门卫室空间较小、功能单一乏味、缺少有效的对外信息发布等现状,本项目采取渐进式的微更新手段,以共享生活方式传播为切入点,运用场所营造和协同设计等方法,改变门卫室过去单一的功能属性,重启和赋能这一空间对于传达与链接社区资源和情感的可能性,通过新服务模式的应用推动“一个人的门卫室”到“共享的传达室”的概念转化,由此提升保安社会价值,促进居民协同互助构建设计与协作型社区,一起践行与传播可持续生活方式。以门卫室及周边空间为抓手,为需要帮助的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且充满活力的社区公共服务环境,以增加社区中的社交关联。很好提升了保安的自我价值,激发社区居民的协同互助,促进社区活力。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力争打破老小区的旧格局,通过党建引领,重塑剩余公共空间来提升社区品质,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享生活传达室”成为居民政策宣传、提出“金点子”的社区共享空间。不仅为创建“熟人社区”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更有效更顺畅地“培育”了激活社区自治的“土壤”,曾经的“不可能”如今逐渐成为现实,社区生活变得更有温度。

在坚持党建引领下,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发挥一位党员一面旗的积极作用,培育社区党员领袖,盘活社区治理资源,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鼓励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合理表达诉求,从而深入人心,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成为睦邻家园的建设力量。

社区自治的源头在于提升邻里温度,使居民意愿得到真实、正确表达,从个体参与到家庭参与,让居民有共同话语、有情感交流,共同面对、协商、解决小区的共性问题,着力构建起有温度的相互关心的人文社区。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以“睦邻家园”为基地、以“睦邻党建”为纽带,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大力弘扬睦邻文化,使“向上、向和、向乐、向善、向美”的内向追求,与“相识、相知、相助、相亲”的外向行为相辅相成。通过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社区睦邻建设,在推动社区自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社区治理多元参与的有效载体和得力抓手。

为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民主协商,项目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居民自治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社区民主协商,通过挖掘社区居民骨干,建立微自治阵地,实现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社区治理新局面。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