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塑料污染研究不断,这次盯上了食品级塑料容器微波炉加热
发布日期: 2023-08-14 19:06:06 来源: 环保在线

最近,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研究团队的一项实验让很多人又开始注意塑料容器能不能放到微波炉里加热这个话题了。大家基本都知道,普通塑料制品不能用来加热食物,但是食品级塑料容器呢?是不是有不少人还是会图方便直接放进微波炉呢?

该项研究选取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的食品级塑料容器,置于1千瓦的微波炉中加热3分钟,并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很多微塑料以及纳米塑料颗粒,而用于液体的加热时,被发现的微塑料则更多。


(资料图片)

而早在2022年的时候,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选用的是食品级尼龙袋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成分的产品,结果是也检测到了微塑料颗粒。难道,这证明即使是食品级塑料产品,也不能保证在高温加热时的安全吗?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丁雪佳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的“食品级”只是表示在当下一段时间内相对安全,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研究时间跨度的延长,对食品安全的规范会不断升级,标准也会越来越高。另外,国内外对于微塑料概念处于一个模糊阶段,对于小于1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上的微塑料,目前的研究争议很大,并无定论,而对于其危害的研究就更少了。可以明确的是,“人类已经使用塑料百余年,并未出现一例明确是由这些微小塑料摄入而导致疾病的病例见诸于报道”

所以,丁雪佳教授的建议是,实验结果不失为一种提醒,但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微小塑料颗粒在正常新陈代谢下是可以排出的,不论是积累还是最终毒性其实要取决于很多因素。当然,尽可能少使用塑料制品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倡导减塑和废塑料回收的环保行为。

当前,由于全球对于塑料污染和微塑料的重视,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不少这样那样的研究。

如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的一篇环境模型研究论文,其表示2020年全球初始海洋漂浮塑料总量中,95%由大于2.5厘米的塑料碎片组成,其存续时间可能比此前预计的更久。总结一句话,有必要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海洋塑料污染。

再如,美国“五环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979年至2019年间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和质量,发现1979年至1990年间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005年前甚至还有下降趋势,但以此为分界线,微塑料含量持续快速升高,5年间增长了约10倍。最终的结论是,全球对于防止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努力还远不够。

以及,德国的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开展,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称,到本世纪末,海洋微塑料污染总体将增加50倍,呼吁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各国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条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则研究称,空气中的微塑料可能并非直接来自城市的废弃塑料,在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道路交通可能是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非洲和亚洲,田间的风是导致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要发展可生物降解塑料吗?或许也不尽然如此。环保在线此前于【可生物降解是塑料产品的“万能牌”吗?】一文中简要提过这个问题,发展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当然有必要,但源头减塑和废塑料回收在目前来看更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从污染到解决方案: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全球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回收率都还处于极低水平,而所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实际上并非一劳永逸的替代方案,至少人工环境下的降解实验显示其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可靠。当然,这可能是受制于材料或者是技术,未来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水平还要交由时间证明。

而正如上述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的提高,一切当下的结论都有可能被推翻,但源头减塑和废塑料回收一定是首尾两端抓关键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项又一项的研究,其不论以什么为核心,最终都能看到为全球“塑战速决”行动提供了更多的助推力。我们需要从不同的研究中看到同一个主题,塑料危害大,不容置疑;要保持塑料污染治理的紧迫感,不容忽视;要采取更坚决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容懈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