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全球热点!拓视界 创未来 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举行中新社北京分社
发布日期: 2023-06-12 12:04:53 来源: 中新网北京

以“规划视界”为主题的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6月11日-16日在京举办。图为主办方代表为学术周揭幕。

图为学术周首日论坛现场。

图为与会的城乡规划行业以及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开幕式后合影。


(资料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6月11日出席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开幕式。

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12日电(吴巧 陈建)以“规划视界”为主题的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6月11日在北京开幕。与会者以更高的视角和更广的维度,解读行业机会与前景,探索打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本届学术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从6月11日持续至16日,为期6天。首日论坛分为开幕式、巅峰讲坛及同衡技术报告三个环节,邀请来自北京、河北、湖南、福建、安徽、山西、四川等地的城乡规划研究、管理和设计机构的嘉宾参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指出,清华同衡学术周是交流城乡规划领域技术成果的重要平台。本届学术周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学会共同举办,展现出更高的站位和更开放的视角。他期待通过交流研讨,能够为行业开阔视野,用科学先进的规划理念,谱写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新篇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表示,清华同衡学术周已成为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教育的重要平台。作为今年的主办方之一,学会和清华同衡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指出,城乡规划在时间、空间、数量等因素主导下,不断发展变化。清华同衡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搭建了学术周这个开放的学术和实践交流平台,为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和力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希望,引入更多社会力量,以多元化的学术氛围,使学术周成为规划行业向社会传递信息的窗口。

袁昕指出,规划行业未来可能面临艰巨的挑战,规划师们需要打开视界,既要看到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新要求,也要看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作为学术周活动的重磅环节,今年的巅峰讲坛特别邀请了跨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规划视界”的主题,分享他们在宏观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和规划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为参会者带来前沿、创新和深度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行业的挑战、机遇和未来的畅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十四五”规划时期的下半场,需要关注居民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民营经济、城市化、进出口等重大问题,兼顾长远、综合施策,为发展奠定机制性基础。

一是实行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持续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是多部门协同制定综合性、长期性、制度性的房地产新政,明确相关制度安排,给各界长期可见的预期。

三是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明确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政商沟通机制,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五是改革身份证制度和住房制度,按常住地住址登记身份证并以此划分城乡人口,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六是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研究务实管用的稳定进出口和外资企业的增量政策。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介绍,自1985年正式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我国已有56项世界遗产,成为世界遗产大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国际有关遗产申报的主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行动等方面,我国对世界文化遗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向世界提供了长城、大运河等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国际案例,得到世界遗产大会的高度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指出,目前中国人口正在呈现四个重大变化:少儿人口数量首次低于老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出现历史性转折,乡村人口数量远低于城镇人口,一人户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他对中国人口问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我国已进入超低生育水平阶段,总和生育率低至1.3,主要体现在晚生、少生两个方面。目前已进入极低生育水平,且新冠疫情带来的健康损失也正在影响生育率的变动趋势。

第二,根据现有人口变动趋势判断,我国人口将面临加速负增长的长期趋势。

第三,部分地区人口减少情况更严重,呈现出更强的区域不平衡特点。

第四,乡村人口总量持续减少与青少年人群比例的减少、城镇人口总量增加与青少年人群占比的增长,正在同时发生。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吴甘沙畅想了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将重塑未来城市的面貌:无人驾驶与共享汽车的融合与碰撞,可极大程度上释放城市各类空间,如道路、停车场、加油站等。空间的释放带来的是时间的释放,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商业、工作、生活等多功能形态场景的重新设计。他希望,未来能够实现“0事故死亡、0交通拥堵的交通体系,以及出行和物流成本降到1/3、道路和停车空间减少1/3、路上总时间减少1/3”的新型出行体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资深顾问专家尹稚认为,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下降,部分是由于城市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所导致的。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回到乡村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也很难应对当前城市产业的升级。

尹稚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全体国民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稳定的,要坚守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走向区域协调。

他表示,应当重视县城的驿站作用,立足农业现代化,振兴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回归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同时,发挥好空间资源的可利用弹性和支撑性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发育成熟度、主体功能区和尺度来差异化地推进政策出台实施。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以“同衡视野”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面对新时期中国城乡规划发展面临的问题,清华同衡基于技术底线作出价值判断。基于安全考量的国家干预型规划,以管制/管控思维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社会政治的安全,准确地判断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基于价值观判断的国家发展型规划,以创新思维和事权思维,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谋求人民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共富裕”五大任务。

他说,清华同衡多年来致力建设城乡规划的知识库和知识联盟,探索建立泛规划学科群,致力构建可以评判的“够用、管用、好用、能用”的平台。

7位来自清华同衡多个领域的技术总工,分享了多年来的规划实践、专业技术与行业思考,主题涵盖国家发展治理、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城乡园林绿化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及智能化探索等方面。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将专业求索纳入开放胸怀,为知识殿堂注入烟火人气,十余年来,累计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200多家各界媒体,分享了300多个学术报告,接待了4000多位现场嘉宾,已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

本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活动还将陆续召开主题为“区域·都市”“品质·生活”“生态·城乡”“社会·技术”以及“学习·未来”五个不同专题的论坛。(完)

关键词:

相关内容